重磅!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时间: 2024-02-09 08:11:49 |   作者: 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改委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逐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市场应用规模稳步扩大,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为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积极开创技术、市场、政策多轮驱动良好局面,以稳中求进的思路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突出科学引领作用。加强与能源相关规划衔接、统筹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发展。针对各类应用场景,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优化新型储能建设布局。

  创新引领,示范先行。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分类开展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在重点地区先行先试。推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成本下降、有效支撑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市场主导,有序发展。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充分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丰富新型储能参与的交易品种,健全配套市场规则和监督规范,推动新型储能有序发展。

  立足安全、规范管理。加强新型储能安全风险防范。明确新型储能产业链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新型储能技术标准、管理、监测、评估体系、保障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运行的全过程安全。

  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逐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能动双重作用,加强储能技术创新战略性布局和系统性谋划,积极开展新型储能关键研发技术,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产学研用各环节有机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新型储能领域创新能力。

  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

  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突破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运作。突破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快速检测和老化状态评价技术,研发退役电池健康评估、分选、修复等梯次利用有关技术。研究多元新型储能接入电网系统的控制保护与安全防御技术。

  多元化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百兆瓦级高安全性、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百兆瓦级液流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高性能铅炭电池技术,兆瓦级超级电容器,液态金属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

  全过程安全技术:储能电池智能传感技术,储能电池热失控阻隔技术,电池本质安全控制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诊断和预警技术,清洁高效灭火技术;储能电池循环寿金预测技术,可修复再生的新型电池技术,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

  智慧调控技术:规模化储能与常规电源联合优化运行技术,规模化储能电网主动支撑控制技术;分布式储能设施聚合互动调控技术,分布式储能与分布式电源协同控制技术,区域能源调配管理技术。

  创新智慧调控技术。集中攻关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开展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聚合研究,着力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控制难题。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开展储能多功能复用、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云储能、市场化交易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支持产学研用体系和平台建设。支持以“揭榜挂帅”等方式调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进国家级储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层次地融合。鼓励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技术机构等联合组建新型储能发展基金和创新联盟。优化创新资源分配,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教育培训。落实《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要求,完善新型储能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专业学科体系,深化新型储能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教育培训。支持依托新型储能研发创新平台,申报国家或省部级科技项目,培养优秀新型储能科研人才。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绿色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强化新型储能研发创新平台的跟踪和管理。支持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持续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应用布局、商业模式、政策机制、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对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支撑。

  聚焦各类应用场景,关注多元化技术路线,以稳步推进、分批实施的原则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加强示范项目跟踪评估。加快重点区域试点示范,鼓励各个地区先行先试。通过示范应用带动新型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

  加快重大技术创新示范。积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科学技术创新(储能)试点示范。加强试点示范项目的跟踪监测与分析评估,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国家级新型储能实证基地建设,为各类新型储能设备研发、标准制定、运行管理、效益分析等提供验证平台。

  --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用 --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示范

  --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澳液流电池等产业化应用 -飞轮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开展不同技术路线分类试点示范。重点建设更大容量的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火电机组抽汽蓄能等试点示范,研究开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拓展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应用领域,开展依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氨)的氧(氨)储能、利用废弃矿坑储能等试点示范。结合系统需求推动多种储能技术联合应用,开展复合型储能试点示范。

  推动多时间尺度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针对负荷跟踪、系统调频、惯量支撑、爬坡、无功支持及机械能回收等秒级和分钟级应用需求,推动短时高频储能技术示范。针对新能源消纳和系统调峰问题,推动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示范。重点试点示范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高效储热等日到周、周到季时间尺度储能技术,以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制氨等更长周期储能技术。满足多时间尺度应用需求。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光伏发电试验测试基地配套20MW储能电站项目

  深化不同应用场景试点示范。聚焦新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各类应用场景,遴选一批新型储能示范试点项目,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结合试点示范项目,深化不同应用场景下储能装备、系统集成、规划设计、调度运行、安全防护、测试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

  加快重点区域试点示范。积极开展区域性储能示范区建设。鼓励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储能政策机制改革试点,推动重点区域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结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加快青海省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河北、广东、福建、江苏等地首批科学技术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估;统筹推进张家口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示范区新型储能发展。鼓励各个地区在具备先进的技术、人才队伍和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大胆先行先试,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示范和应用。

  --德令哈压缩空气储能试点项目,海南州、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开展“共享储能”示范,乌图美仁乡“凤光热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冷湖镇“风光气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加快青海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建立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电力辅助服务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机制。快速推进青海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营造反映实时供需关系的电力市场环境。研究制定储能电站过渡性扶持政策,探索以年度竞价方式确定示范期内新建“共享储能”项目生命周期辅助服务补偿价格。创新储能投资运营监管方式,采取基于功定信的储能投资与运营监管方式。

  --加大压缩空气储能、大容量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研发技术力度,积极探索商业化发展模式,逐步降低储能成本,开展规模化储能试点示范。推进储能在电源侧、用户侧和电网侧等场景应用,鼓励用电大户在用户侧建设以峰谷电价差为商业模式的新型储能电站,鼓励在电网侧以“企业自建”“共建共享”等方式建设运营新型储能电站。探索风光氢储、风光火储等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储能发展模式。

  --在山东、河北、山西、吉林、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开展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

  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培育和延伸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骨干企业,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发展。吸引更多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向新型储能产业集聚,着力培育和打造储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结合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条件,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建设布局,促进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常规电源协同优化运行,充分挖掘常规电源储能潜力,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和容量支撑能力。合理地布局电网侧新型储能,着力提升电力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实现用户侧新型储能灵活多样发展。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拓展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在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以及其他新能源高渗透率地区,重点布局一批配置合理新型储能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推动高精度长时间尺度功率预测、智能调度控制等创新技术应用,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和容量支撑能力。

  支撑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基地外送。依托存量和“十四五”新增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充分的发挥大规模新型储能作用,通过“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模式。促进大规模新能源跨省区外送消纳、提升通道利用率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量占比。

  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消纳。配合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研究新型储能的配置技术、合理规模和运行方式,探索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外送。

  促进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消纳。结合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大规模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开展海上风电配置新型储能研究,降低海上风电汇集输电通道的容量需求,提升海上风电消纳利用水平和容量支撑能力。

  提升常规电源调节能力。推动煤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开展抽汽蓄能示范,提升运行特性和整体效益。探索开展新型储能配合核电调峰调频及多场景应用。探索利用退役火电机组既有厂址和输变电设施建设新型储能或风光储设施。

  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在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大容量直流馈入、调峰调频困难和电压支撑能力不够的关键电网节点合理地布局新型储能,充分的发挥其调峰、调频、调压、事故备用、爬坡、黑启动等多种功能,作为提升系统抵御突发事件和故障后恢复能力的重要措施。

  增强电网薄弱区域供电保障能力。在供电能力不够的偏远地区,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区的电网末端,合理地布局电网侧新型储能或风光储电站,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在电网未覆盖地区,通过新型储能支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满足当地用能需求。

  延缓和替代输变电设施投资。在输电走廊资源和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地区。如负荷中心地区、临时性负荷增加地区、阶段性供电可靠性需求提高地区等,支持电网侧新型储能建设,延缓或替代输变电设施升级改造,降低电网基础设施综合建设成本。

  提升系统应急保障能力。围绕政府、医院、数据中心等重要电力用户,在安全可靠前提下,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作为应急备用电源,研究极端情况下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储能设施集中调用机制,提升系统应急供电保障能力。

  支撑分布式供能系统建设。围绕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公路服务区等最终用户,以及具备条件的农村用户,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增量配网等配置新型储能,探索电动汽车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应用,提高用能质量,降低用能成本。

  提供定制化用能服务。针对工业、通信、金融、互联网等用电量大且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发展要求高的电力用户,根据优化商业模式和系统运行模式需要配置新型储能,支撑高品质用电,提高综合用能效率效益。

  提升用户灵活调节能力。积极推动不间断电源、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建设,探索推广电动汽车、智慧用电设施等双向互动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提升用户灵活调节能力和智能高效用电水平。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资源,合理配置各类储能,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展内部联合调度。

  加快跨领域融合发展。结合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新型储能与智慧城市、乡村振兴、智慧交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不断拓展新型储能应用模式。

  拓展多种储能形式应用。结合各地区资源条件,以及对不同形式能源需求,推动长时间电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促进多种形式储能发展,支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快速推进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研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研究合理的成本分摊和疏导机制。创新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探索共享储能、云储能、储能聚合等商业模式应用。

  推动新型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交易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建设进度,推动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研究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明确相关交易、调度、结算细则。

  完善适合新型储能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以独立电站、储能聚合商、虚拟电厂等多种形式参与辅助服务,因地制宜完善“按效果付费”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丰富辅助服务交易品种,研究开展备用、爬坡等辅助服务交易。

  加大“新能源+储能”支持力度。在新能源装机占比高、系统调峰运行压力大的地区。积极引导新能源电站以市场化方式配署新型储能。对于配套建设新型储能或以共享模式落实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结合储能技术水平和系统效益,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并网时序、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优先考虑。

  完善电网侧储能价格疏导机制。以支撑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原则,合理确定电网侧储能的发展规模。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逐步推动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科学评估新型储能输变电设施投资替代效益,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

  完善鼓励用户侧储能发展的价格机制。加快落实分时电价政策,建立尖峰电价机制,拉大峰谷价差,引导电力市场行情报价向用户侧传导,建立与电力现货市场相衔接的需求侧响应补偿机制。

  增加用户侧储能的收益渠道。鼓励用户采用储能技术减少接入申力系统的增容投资,发挥储能在减少配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上的积极作用。

  探索推广共享储能模式。鼓励新能源电站以自建、租用或购买等形式配置储能,发挥储能“一站多用”的共享作用。积极支持各类主体开展共享储能、云储能等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示范。试点建设共享储能交易平台和运营监控系统。

  研究开展储能聚合应用。鼓励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的聚合利用,通过大规模分散小微主体聚合,发挥负荷削峰填谷作用,参与需求侧响应,创新源荷双向互动模式。

  创新投资运营模式。鼓励发电企业、独立储能运营商联合投资新型储能项目,通过市场化方式合理分配收益。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协调运营、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型储能项目,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建设新型储能公平保障机制。

  鼓励各地结合现有政策机制,加大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强化标准的规范引领和安全保障作用,积极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新型储能安全有关标准,开展不同应用场景储能标准制修订。加快建立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机制,规范行业管理,强化安全风险防范。

  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依照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充分的发挥储能标准化平台作用,建立涵盖新型储能基础通用、规划设计、设备试验、施工验收、并网运行、检验测试监督测试、运行维护、安全应急等专业领域,各环节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储能标准体系与现行能源电力系统有关标准的有效衔接。深度参与新型储能国际标准制定,提高行业影响力。

  加快制定安全有关标准。针对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型储能设施,研究制定覆盖电气安全、组件安全、电磁兼容、功能安全、网络安全、能量管理、运输安全、安装安全、运行安全、退役管理等全方位安全标准。加快制定电化学储能模组/系统安全设计和评测、电站安全管理和消防灭火等有关标准。细化储能电站接入电网和应用场景类型,完善接入电网系统的安全设计、测试验收、应急管理等标准。

  创新多元化应用技术标准。结合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及时开展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统筹技术进步和标准应用的兼容度,兼顾标准创新性和实用性。聚焦新能源配套储能,加快开展储能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及并网性能要求等标准制修订。规范新增风电、光伏配置储能要求。研究制定规模化储能集群智慧调控和分布式储能聚合调控的有关标准,提高储能运行效率和系统价值。

  --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基础通用、规划设计、设备试验、施工验收、并网运行、检验测试监督测试、运行维护、安全应急等领域标准。

  --安全相关重点标准:储能电站安全设计、安全监测及管理、消防处理、安全应急系统并网、设备试验检测、电化学储能循环寿命评价、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等。

  --多元化应用技术标准:电化学、压缩空气、超导、飞轮等不同储能技术标准,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创新储能技术标准,多场景智慧调控等技术标准。

  结合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各地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名地结合实际需要对新型储能项目投资建设、并网调度、运行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效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新型储能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及应用项目。支持将新型储能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设立储能发展基金,健全社会资本融资手段。

  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推动健全新型储能安全生产法律和法规和标准规范,完善管理体系,明确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强化安全责任落实。针对新型储能项目,尤其是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加强项目准入、生产与质量控制、设计咨询、施工验收、并网调度、运行维护、退役管理、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置等环节安全管控和监督,筑牢安全底线。

  规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落实《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明确新型储能项目备案管理职能,优化备案流程和管理细则。完善新型储能项目建筑设计企业资质资格、设备检验测试认证机制,提升质量管理上的水准。推动建立新型储能用地、环保、安全、消防等方面管理机制。督促电网企业明确接网程序,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充分的发挥储能系统效益。研究与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项目配套建设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机制。

  深入推进新型储能领域国际能源合作,完善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的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的发挥政府间多、双边能源合作机制作用,强化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搭建新型储能国际合作平台,推进与重点国家新型储能领域合作。

  在新型储能前沿领域开展科技研发国际合作,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探索先进技术引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共赢机制,研究国内外企业合作新模式,推动国内先进储能技术、标准、装备“走出去”。

  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多部门协调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做好与国家能源及各专项规划的统筹街接,推动建设国家级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提升实施监测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制定新型储能落实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新型储能发展方案,明确进度安排和考核机制,科学有序推进各项任务,并将进展情况抄送国家能源局及派出机构。加强实施情况监督评估,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要密切跟踪落实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滚动修订的意见建议。国家能源局根据监督评估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智光电气2月7日公告,公司拟联合广东粤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国科金能(海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美丰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黄河新能源(北京)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联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粤创光伏储能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商事登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8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茂名市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引进培育新型储能、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危化车、锂电池、集成电路、空调、电梯、石化装备等产业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7日,浙江省能源局印发《浙江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指出,电源侧、电网侧以及额定功率5兆瓦及以上的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须纳入年度建设规划管理。并网电压等级10千伏及以上的新型储能项目应具备向电网企业调度部门上传运行信息、接受调度指令的功能。文件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5日,成都市发改委发布关于成都市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说明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提质构建多能互补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市级虚拟电厂平台,在城市新区和旧城改造区域开展集中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5日,韶关市人民政府发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文件明确2024年工作安排:做大做强新能源制造产业,抓好明阳异质结二期、金志利二期、东阳光磷酸铁锂、盛祥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二期)、新源芯安电解液和新源清材电池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动太湖能谷、松峰等储能电池项目尽早开工,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0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东莞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围绕打造东莞“4+5”产业集群体系,开展质量竞争型产业统计分类,加强产业质量情况分析研究,构建质量创新协同、质量管理融合、企业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通知。《报告》明确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继续加强能源、水利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抽水蓄能等项目,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建设输变

  350次年调度次数难以保障?高峰时段充电难以获利?并网检测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4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新型储能建设发展的调查问卷。文件提出,目前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发展状况没有到达预期。为摸清制约新型储能发展的痛点、堵点,进一步研究制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政策措施和实

  2月1日,甘肃省武威市首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国能民勤红沙60兆瓦/240兆瓦时储能电站投运。该站由民勤红沙国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约114亩,分两期建设,规划建设容量200兆瓦/800兆瓦时。本次并网为一期项目,额定功率6万千瓦、最大容量24万千瓦。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是一种新型储能电站,可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0日20:30,赣榆墩尚10MW/20MWh新型独立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该储能电站项目是华电江苏区域首个储能电站,同时也是连云港市投运的首个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约15.3亿元,新建1座10MW/20MWh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1座110kV升压站、1座10kV开关站。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总量约4.6

  2月2日上午7时,由浙江万里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里扬能源”)投资建设的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万里扬端州独立储能电站项目”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试运行。万里扬端州独立储能电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装机容量达100MW/200MWh,是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储能系统通过升压变接入电网

  2月1日,果下科技—上海交通大学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江苏无锡市惠山区果下科技研发大楼圆满举行,本次合作旨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储能热管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我们国家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由果下科技董事长冯立正主持,首先由合作伙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张兵介绍上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1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文件提出,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启动实施园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开发利用,推动多能互补发展,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市级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6日,华润碳能新能源(伊川)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申焕民,注册资本约3.2亿人民币,营业范围含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研发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充电桩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股东信息数据显示,该公司由华润电力新能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南网储能1月30日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采购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均要求常规使用的寿命循环次数不小于6000次。除了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公司一直在积极关注和跟踪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开展了钠离子、液流、压缩空气、重力等储能技术探讨研究工作,并将在有关技术路线较为成熟时,选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5日,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南石油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充分的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共同探索建立校企融合、聚焦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深入交流。新筑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光辉表示,西南石油大学历史悠久,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6日,《学习时报》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国资央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一文。文章提出,全力做好基础产品的保供稳价,加快已核准发电项目开工,加强煤电油气等运输通道网建设,增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给,促进氢能、新型储能技术迭代和产业转化,加快构建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5日消息,天眼查显示,梅州绿动嘉和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营业范围包含: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充电桩销售等。该公司由嘉元科技旗下深圳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共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企查查显示,厦门实证储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小波,注册资本5亿元,系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厦门实证储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营业范围,包含新兴能源研发技术、储能技术服务、工程和技术探讨研究和试验发展、工业工程设计服务、专用设备制造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状况、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国际清洁能源日设立背景及我国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并回答记者提问。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对国家能源局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持续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

  北极星储能网从爱企查获悉,正平(青海)新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于日前注册成立,公司注册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川工业园,法定代表人为李明,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营业范围包含:储能技术服务;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等。据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正平股份间

  北极星储能网从爱企查获悉,平凉易特瑞欣电力服务有限公司于1月23日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法定代表人为王可岗,营业范围包含:储能技术服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等。据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易事特旗下易事特智能化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通知。《报告》明确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继续加强能源、水利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抽水蓄能等项目,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建设输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日,中电建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胜驿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在兰州市永登县发改局成功备案。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计划新建一座功率为200MW,储能时长2小时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武胜驿75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内容有储能电池系统、储能功率变换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日,白银景泰陇鲁发展新能源有限公司110MW44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发布,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52501.248292万元中标该项目,折合单价1.193元/Wh。白银景泰陇鲁发展新能源有限公司首批1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配套建设110MW/440MWh电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日,南方电网发布了配网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山西弘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49.8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为深圳市保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52.2万元;第三中标候选人为天津中科合源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52.6万元。项目招

  我国应借鉴国外电力市场经验,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新兴起的产业体系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类新型主体在系统中的作用,促进电化学储能等新型主体健康发展。由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比较高、电网稳定性较差,英国出台了快速频率响应服务,在2023年12月的低频率事件中,电化学储能作为快速频率响应主体发挥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7日,四川省鑫跃建设发布生物城加速器一期电化学储能项目设备采购及安装招标。据悉,项目业主为成都生物城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总投资约1400万元,拟在生物城加速器一期建设3.35MW/6.7MWh左右电化学储能,储能容量为±10%。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科技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创星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创星公司”)。在2023年7月,顺利完成贵州首座电化学储能电站调试投运,在贵州中调和电科院的指导下,创星公司在首座储能电站调试经验基础上,编写了储能电站涉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6日天津经开区东区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工程总承包(EPC)中标结果公示。公告显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格:72218742元,单价1.540元/Wh。项目规模23.45MW/46.9MWh,招标人为天津泰达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建设1套600kW柔性大功率允堆(每套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4日,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发布关于同意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备案的批复。文件显示同意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单位牵头、联合厦门大学等10家成员单位组建的“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备案申请。详情如下: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同意厦门市先进电化

  1月21日上午,“宿州热电基于熔盐储热的煤电灵活性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开工仪式在国能宿州热电有限公司成功举办,标志着全国首个熔盐储热替代电化学储能的项目,世界最大煤电机组耦合熔盐储热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序幕。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发改委、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新能源院领导和项目部全

  电能可以转换为化学能、势能、动能、电磁能等形态存储,按照其具体方式主要可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化学储能三大类型。其中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电磁储能包括超导、超级电容和高能密度电容储能;电化学储能包括铅酸、镍氢、镍镉、锂离子、钠硫和液流等电池储能。随着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