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抢跑工商业储能赛道液冷技术路线成为大势所趋
时间: 2024-04-28 15:40:49 |   作者: 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

  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可达到约8GWh,2024年液冷储能系统出货占比预计将增长到70%-80%。

  一方面,各家企业摩拳擦掌,纷纷涌入工商业储能领域,希望在这条开发尚浅的赛道分一杯羹。

  另一方面,针对工商业储能盈利模式、市场机会、发展前途,上至各大论坛、下至微信社群,储能从业者的讨论热情空前高涨。

  8月30-9月1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在苏州举办。参展观众人数近50万,吸引了全国各地超过1000多家储能公司参与其中。

  根据星球储能所的现场观察,有不少企业都将此次储能盛会“主咖位”的聚光灯打在了工商业储能的身上。

  论坛期间,多位演讲嘉宾着重探讨了工商业储能当前发展状况,并对工商业储能市场的一片繁荣景象做出详细分析。

  而在展会上,各大企业也纷纷发布了应用于工商业储能的新产品,宣布将继续加码工商业储能。

  近几年,国内储能发展如火如荼,各地储能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投资市场也十分火爆,电源侧、电网侧等大规模储能电站不断落地。

  但从今年以来,仍处于发展初期的用户侧应用场景,尤其是工商业储能开始以迅猛的发展形态趋势,展现出明星之态。

  据东吴证券披露,2022年我国新增工商业储能0.26GW/0.93GWh,新增容量占全球46%,世界上的排名第一,而2023年上半年工商业储能备案项目已超越2.8GWh。根据GGII初步预计,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可达到约8GWh。

  储能主要有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和共享储能四个应用场景,其中,电源侧和电网侧占比较大,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据了解,2023年新增新型储能应用场景电源侧占比约为29%,电网侧占比约为69%,而用户侧占比仅为2%左右,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工商业储能还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开拓,发展前途广阔。

  此次展会中奇点、智光、贝盛、易事特等一系列储能头部企业均推出了工商业储能产品,而中车株洲所、新风光、新源智储等一众国央企同样开始发力工商业储能产品研发制造,并在本次展会中展出新品。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EESA统计,本次储能展中所有共计约81家展商展出工商业储能相关这类的产品,其中新品发布共计37款,占比45.7%。

  虽然本次工商业储能系统展品主流应用电芯规格仍为280Ah,但是依照产品迭代情况和趋势来看,300Ah以上容量的电芯在工商业储能的应用也会慢慢的多。

  第一是政策支持鼓励工商业发展,各地补贴政策的发布,就像为工商业赛道吹响了开赛的哨声。

  近段时间,广东、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发布一系列工商业储能发展鼓励政策,北京、重庆等地区也发布较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其中涵盖放电、容量等方面补贴、项目建设和产业规模化推动意见以及推上下游产业链等等。

  第二是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的迅速增长,规模逐步扩大,分布式光伏的增长必然需要储能配套及时跟上,因此工商业储能需求也随之增长。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分布式新增装机51.1GW,同比增长74.5%,我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量25.25GW,同比增长16.9%,占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的49.4%,工商业分布式新增25.9GW,同比增长236%。

  大储相比工商业储能来说门槛较高,这这中间还包括一次性投资所需成本较高,成本回收周期较慢,且有关技术要求高,项目建设程序复杂,手续审批流程较多等等。

  大储对公司各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较高,就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使得部分企业放弃大储市场从而转向工商业储能市场发展。

  再加上大储现在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极其激烈,大储蛋糕的很大部分都是由国央企和有实力的集成商进行瓜分,小厂想要突出重围跑出来吃一口蛋糕太难了。

  而“卷”早慢慢的变成了了现阶段储能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各家一直在悄无声息地打着“成本战”,这点通过储能的招投标信息也显而易见。基于以上因素,大储增长慢慢的出现疲软势头。

  既要拼成本,还要高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企业在这场“战争”中开始支撑不住,而对这些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已经有一定资源积累和技术储备的小企业,冲向工商业储能再合适不过了。

  第四点,也是工商业储能可以快速地发展最重要的一点,除了电力自发自用,工商业储能的收益情况确实比较优秀,经济性较高。

  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上,奇点能源为到场观众做了浙江省工商业项目收益情况分析。

  截止到2023年Q3,奇点能源并网电站数量大于170个,单体最大项目规模大于10MWh,工商业测出货量超过200MWh,其在浙江区域工商业市占率排名第一。

  根据奇点能源披露,该电站整体系统充放电效率为90.11%,工作日两冲两放的电池容量利用率94.25%。电站运行天数可达350天,工作日内平均每日充电量2085KWh,放电量1879KWh。首年整体节省电费可达48万元以上,考虑电池衰减因素,项目回收期为3.75年。

  除此之外,据奇点能源测算,浙江、海南、江苏、安徽等地区工商业储能项目相比大储收益情况都不错。

  按照今年6月执行电价,大工业10KV储能电站,全年运行330天,每天两冲两放90%消纳率,如果15年业主自营投资方式,其IRR能达到12%-24%,静态回收期约为3.5-6.5年,而15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资方式IRR可达到8%-16%,静态回收期约为5-9.5年。而业内也有人说,在部分补贴政策好的地区,有些工商业储能项目甚至2年就能回本.

  另外还有一些如市场投资、企业禀赋等因素也对工商业储能发展起到影响作用,但是仅仅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已可以大致了解工商业储能市场的火爆程度了。

  虽然工商业市场火爆如此,但还是有部分储能领域知名企业表示不愿意深入参与其中,主要原因是工商业储能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目前看起来十分美好的工商业储能,实际上还是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风险。

  一是其峰谷套现、需求响应、电力辅助服务等盈利模式存在不稳定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测算目前还不能保证十分准确,电价、市场存在的变化无法完美预测。

  虽然现在多家企业都研发制造出更加智能化的储能系统并配套了云平台监控并加入AI大数据进行预测,但是这些做法也不能保证其经济性测算完全精准,总是会有偏差,这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其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是工商业储能领域开始火爆,虽然大量玩家入场会加速工商业储能发展,推动工商业市场繁荣,但同时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发生,工商业储能市场前期也会出现鱼目混珠的景象。

  参与者大量、迅速涌入工商业市场,但是市场空间扩宽需要一定时间,一定时间内,工商业储能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卷”的问题肯定也会发生,“价格战”同样是避免不了的,比如此次展会中就有展商推出0.99元单价的工商业储能系统。

  三是“价格战”下,工商业储能产品也面临着挑战。工商业相关产品还没有受到足够时间的检验,所以在保证其经济性,工作日两冲两放的情况下,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会受到一定挑战。

  电池的衰减情况、热管理,系统的温度控制、消防系统以及系统各部分之间的配套程度、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考虑。

  为了推动工商业储能发展,补齐工商业目前存在的短板,抢占市场份额,各家企业也开始完善工商业储能技术,打造可靠性更高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和系统,产品技术迭代升级迅速。

  从大的应用侧来看,工商业储能最为火爆,那么具体到储能系统,此次展会最受关注的就是液冷了。

  根据EESA统计,本次储能展共计有18家温控企业提供了工商业储能温控整体解决方案。EESA调查了62家具有工商业储能产品的企业,其中45家工商业储能系统采用了液冷技术解决方案,而另外17家则采用了风冷技术解决方案。不难看出,液冷技术已逐渐成为目前工商业系统产品主流温控解决方案。

  据了解,五大六小电力集团成员也进行了液冷储能系统采购项目,而科华数能、亿纬锂能、海辰储能、中天科技、天合储能、盛弘股份等多家厂商发布的产品均涉及液冷技术,涵盖了多种场景。

  随着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发布,储能的安全、能效越发被重视,行业越发关注储能的安全、投资回报周期。

  在这个市场风口的转变下,风冷难以满足发热量较大的集装箱类储能制冷要求的短板逐渐暴露,市场纷纷开始将液冷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沃太能源大型储能事业部研发总监汪承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客户对于储能系统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相比风冷储能系统,液冷储能系统在这些方面更有优势。”

  “从温度控制方面来看,目前行业主流的风冷储能系统温差是6-7度的水平,而液冷系统温差则可以做到5度以内,温度一致性更高,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能更优。”

  随着储能应用场景愈发的多样化,面对集装箱类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复杂的场景,除了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更高,液冷热管理还有着较高的定制化服务和灵活适配等特点。

  虽然液冷相对风冷来说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冷却液泄露、液冷板凝露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已经在发展中逐渐有了解决方案。

  目前液冷储能系统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在部分项目的经济性测算中,摊到每一瓦时电量上液冷储能系统的成本甚至比风冷略低,经济上更具竞争力。

  随着液冷储能的优势愈加明显,市场发展开始提速,液冷的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且速度很快。

  江苏佰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长年向我们说道:“我们的产品目前已能使储能系统中干湿度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可以避免整个储能系统中出现凝露。但是目前的液冷储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对市场的敏锐度需要我们在技术方面能够领先3-6个月,如果不持续提升,同行业技术竞争很快就会跟上。”

  从市场看,今年整个储能市场液冷储能系统将近占了50%。以目前增长态势来看,明年液冷储能系统出货占比预计将增长到70%-80%。

  根据 GGII 测算 2022-2025 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将从 46.6 亿元增长至164.6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2.3%,未来市场液冷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返回列表